逛台北信義誠品,和無法從網路上得到的事物



攝於忠孝東路五段與22巷路口,隔著路是相對著的是新舊建物、破舊的出租資訊與川流不息的百貨公司。


20200201 一早搭高鐵,到台北生昇復健專科診所找洪辰宇醫師複診,處理左上半身不適,打了左胸索乳突肌下四條神經交界 3 針。打完立刻有感覺緊繃感消失,早知道早點打!


Source: https://www.earthslab.com/anatomy/cutaneous-nerves-of-the-neck/


大老遠跑到台北看診,趁機會一個人晃一晃再回家,騎著 YouBike 到了市政府站的信義誠品,翻一翻幾本書,把玩一下電子閱讀器跟各種實體筆記本,挺有意思,紀錄一下。


電子閱讀器


這次帶著使用 6 吋 mooInk,閱讀完 6 本電子書,近 50 小時的電子閱讀器體驗,前來把玩 Readmoo 後續出的 7.8 吋及 10.3 吋閱讀器。相較於 6 吋 mooInk,7.8 吋兩側多了實體翻書鍵,而 10.3 吋多了實體筆及筆記功能。

7.8 吋多的實體翻書鍵是我需要的功能,睡前躺著單手拿著 6 吋閱讀器,無法很順暢地翻頁,但我想在機身貼個指環輔助抓握,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問題。至於 10.3 吋筆記手寫感、機身重量體驗都不錯,但筆記軟體功能基本,不足已成為購買主因。還是重在閱讀的本質,筆記是閱讀的「錦上添花」。

現場另有日本來的 KOBO,軟體反應較快,硬體細節更好,但沒有我最需要的直橫排轉換(我讀橫排文字比較快)。加上私心偏好台灣團隊,許願實現的機會比較高,若還有電子閱讀器的需求,我應該會選擇 7.8 吋的 mooInk。

星箭廣播與執行長龐文真的訪談,得知直橫排轉換功能是使用者許願做出來的,訪談中也有聊到許多透過使用者回饋,進行開發的功能。自己使用上有發現閱讀器軟體的更新頻率不低,不像以往電子產品,沒多久就斷了支援,網頁上也有逐漸增加實用的功能(例如匯出畫線、上傳文件等)。訪談內容與自己對此團隊的觀察一致—非常地專注,但又能貼心地回應到顧客需求。在我還沒有提出之前,就推出了我想要的功能,像是收到一份自己很喜歡的禮物。這些一點一點累積的使用者體驗讓我驚艷,期待 Readmoo 後續的發展,我會繼續使用真金白銀,購買電子書來支持 XD


翻實體書


翻了許多本,但比較特別的是我特地去翻了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。這本書是作者為了克服注意力不足過動症(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,ADHD),所發展出的方法——藉由寫在筆記本上,來專注思考,過有意識的生活。書前半介紹方法,後半講為何及實行,編排及寫法就如作者的筆記方式。

我一開始是從電腦玩物得知這方法,從 3 年前開始仿效,使用 Evernote 以月為單位紀錄事情。後來仔細看了官網及教學影片,決定開始使用電子+紙本筆記並行。

書中的內容,大部分在網路上都有,但最後我還是買了實體書。這個看起來老派又看起來很不方便的方法,實際做起來還挺有意思。我在寫了一個月的時候遇到問題,重讀網路上的內容,跟重讀實體書上的內容,感受很不相同。實體書的重量、在書中的相對位置、前後文的編排……等,能幫助我內化這個方法。相對於實體書,在網路上的內容,我無法很有效地吸收;總覺得不踏實,一直想要再回頭確認實行的細節(反正手指一滑就有了)。

除了實體書帶來的體感,書中後半部內容在有了實作經驗後重讀,讓我有不同的收穫。不論是單純作為工具書,或重複閱讀進行反思,都非常地棒。


摸筆記本


因為開始寫筆記,比較清楚對筆記本的需求,例如想要有點狀內頁、硬版封面、可完全攤平的筆記本,最後價格能平易點那就更好了。最終結果是:日本 MIDORI MD Notebook / A5 size / 網點 Dot Grid(最便宜沒硬皮)、MOLESKINE 經典硬殼筆記本 (L型)($)、德國 Leuchtturm1917 燈塔硬殼點狀筆記本($$)三者比較符合。

翻閱了 MD Notebook 所設計的各種內頁,分別對應到不同的使用情境,不得不說日本人真的是非常貼心。而另一本完全理想的筆記本 Leuchtturm1917 ,摸到就能體會:這是本不同的筆記本!封面字型、重量、紙質、封面……可惜太貴了,大約一千元左右。在小東西上感受得到日式的暖心、德國人的嚴謹高品質,挺有意思。

藉由這趟認識了 Leuchtturm1917 ,Google 才發現繞了一圈,這家就是《子彈思考整理術》作者,委託生產筆記本的製造商。又再次修習——找便宜,花更多——的功課 XD

這樣摸一輪就過了一個下午,一人逛不小心會陷入精神時光屋。台北真是多有趣好玩的東西,最後在過馬路等紅綠燈時拍張照留念。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Pandas SettingwithCopyWarning 警告處理

《爸爸,你為什麼愛我?》:一起來想想如何回答孩子。